太湖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先进事迹

中共安庆市委老干部局 发布时间:2021-03-25 阅读次数:10646次

  刚刚荣获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先进集体的太湖县关工委一班人,他们中多是七旬老人,满头鹤发,却胸怀激情,有着不输年轻人的干劲。他们的年纪本该在家颐养天年,享受儿孙绕膝的幸福,却放弃天伦之乐,为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而奔波忙碌。他们中有德高望重的老干部、成绩卓著的老专家、无私奉献的老劳模、桃李满天下的老教师,现如今,他们无怨无悔投身太湖县各级关工组织中发挥独特优势,积极主动作为,不断创新发展,为了太湖关心下一代事业鞠躬尽瘁奉献余热。

  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 呵护幼苗成长

  太湖县关工委一班人,在从县人大党组书记岗位上退下来的叶方和带领下,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关工事业上,多年来,组织和动员全县各级关工组织和广大“五老”按照中央和省、市关工委的部署,结合不同时期青少年成长的需求和特点,以纪念日和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活泼地开展”八讲“教育活动,不断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最近几年来,每年突出一个主题,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学雷锋、心向党、讲道德、见行动”、“老少共筑中国梦”、“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放飞中国梦、永远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主题教育活动和《中华魂》读书活动。县关工委,县教育局共同主办全县中小学生“放飞中国梦,奋斗强中华”主题教育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德教、家教、健康教育扎实开展。通过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立志成长成才、报效国家社会的思想情怀。普法教育富有成果。县关工委会同政法委(综治办)、司法局、教育局连续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每次启动仪式声势大,效果好。县关工委还积极开展法制进校园、帮教失足青少年等,都取得了很好效果。县关工委还联合教育、司法、妇联等单位在全县建立各级各类“家长学校”39所,聘请法制副校长39名,每年办班180多期,培训家长2万多人次。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内外防毒、防火、防雷电、防溺水、防交通事故等安全教育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近5年,德教、家教、健康教育举办588场次,受众达52180人。全县累计举办报告会724 场次,受教育青少年159485 人次。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助力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战略任务。能够参与这样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工程,既十分光荣,也非常难得。”叶方和如是说。在2016年省关工委“脱贫攻坚·关工助力”工作启动会后,太湖关工委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关工委工作的重要保证,太湖关工委一班老同志深入乡村动员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参与脱贫攻坚,不仅主动协助乡镇党委和政府摸清帮扶情况、对症施策上当好参谋助手,而且能够在推进当地脱贫攻坚中直接发挥有力作用。一是助学助困。县关工委共筹集爱心助学资金100万元,使用利息10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高中新生1760 人;各级关工组织都通过爱心志愿者团队等各种渠道、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筹集了大量助学助困资金,救助了许多贫困学子。二是关爱留守儿童。县关工委联合教育、妇联、共青团等关工委成员单位,落实代理监护人,明确监督责任,开展结队帮扶,开办寄宿制学校、快乐家园等,积极为留守儿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帮助解决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和监管缺位的问题,引导留守儿童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自立、自强、自信、自尊的思想品格。三是帮教帮扶。县关工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每年动员10多名“五老”进入12 家网吧担任义务监督员。积极推进“双零”创建,引导青少年走向正确方向,保障青少年安全、健康、温馨地成长。推动青少年参与零犯罪社区、村组、学校等创建活动,对失足、失管、失学、失业、失亲青少年进行帮扶。成立帮教小组658 个,帮助失足青少年做好转化工作,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文明和谐,较好地为青少年营造了健康成长环境。

  青年创业 关工助力 增添发展信心

  太湖县关工委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实施“六三行动计划”,带领全县各级关工组织和广大“五老”同志,在关爱留守儿童、农村科技教育、捐资助学等方面真抓实干,充分彰显关工系统的优良传统和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

  近些年来,太湖县关工委每年召开科教兴农工委和农业科技讲师团联席会议,制订了科技培训工作计划。县农业科技讲师团和乡镇综合报告团配合县农委和林业、水产部门实施“新型农民培育民生工程”展开水稻、棉花、油菜、蔬菜等种植和良种引进,病害防治、六白猪饲养、肉鸡生态饲养及防疫以及农机使用保养、荒山造林、毛竹栽培、油茶种植、池塘养鱼、稻田养虾、流水养殖、乌鳢养殖等农、林、水产等种类实用技术培训达8410余场次,培训农民134800余人次,大部分为青年农民,同时印发各类农业科技实用技术资料16万余份。太湖县关工委加大对科技扶贫典型的关注力度。叶方和主任多次到大石乡退伍军人陈怀新油茶基地调研,争取市关工委和县林业部门支持,帮助创办了纯野生态油茶公司,建起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线,并鼓励他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周边数十农户发展油茶产业,现油茶种植总面积达万余亩,还带动20多名贫困学生家庭父母进基地务工。太湖关工委还积极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多次到北中镇玉珠村鼓励湖南大学毕业回乡大学生吴义方创办的红心弥猴桃种植公司,成立太湖县红心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吸收231家农户入社,遍布全县12个乡镇,发展红心猕猴桃生态种植基地5000余亩,年产值达3700余万元。吴义方所办的公司每年吸收当地100多农民就业,3年来支出农工工资达1500余万元,共帮助180多户贫困户脱贫。

  县关工委还支持江塘乡白云村中专毕业女青年叶海珍,创办安徽隆环生态农林发展公司种植蓝莓,现成林面积达200余亩且已进入盛果期,今年产果达300 余 吨,产值达240余万元。该产业园常年吸纳当地农民100余人就业,几来共开出农工工资350余万元。仅去年就业的农工人均增收6000余元。已帮助 50余户脱贫。新仓镇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陈模结引进蔺草种植,是关工委扶贫示范基地,光加工蔺草一年下来支付贫困户务工工资30多万元。”在沙坝村和周边村,像贫困户吕庆华和熊舒海家一年下来种植蔺草收入达10多万元。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发展蔺草种植面积达6000亩,已经成为太湖县扶贫的特色产业。培育一位“能人”,打造一个产业,链接一批农户,富裕一方百姓,太湖县关工委通过“能人”带动,打造特色产业链,带领贫困农户实现“脱真贫、真脱贫”,走上小康富裕之路。

  太湖县关工委一班人在叶方和的带领下,不忘初心,肩负着担当和使命,不顾身体劳累,不管春夏秋冬,深入大石乡纯野生态油茶基地、凉亭村创业园、白云村石斛种植场、湖羊养殖场、太湖红心猕猴桃公司、隆环生态公司等处创业基地与创业者们座谈,了解情况,分析现状,并与当地党政领导对接。同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为他们做大做强企业和为脱贫做更大更多贡献鼓与呼。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太湖县各级关工委积极发挥老科技工作者、老专家的作用,在帮扶青年创业、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中大展身手。太湖县关工委联合有关部门,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组织农林水老科技专家和“五老”人员,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培训,人社部门开展青年农民、青工技能培训,印发科普材料等,促进青年农民带头人致富。近5年来,全县共办科技培训班2588次,受训青年农民、青工153604人次,印发科普资料1.28万份。举办技术培训、科技讲座、送技上门等活动近1.4万场次,培训辅导9.3万多人。

  党建引领 夯实基础 能力不断提升

  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县关工组织由初创时的100多个发展到现在600多个,逐步形成覆盖全县、普及城乡的组织网络。近几年,坚持党建引领,综合考核,深入开展五好关工委“双创建”、“基层年”活动,使关工组织达到一个新水平。一是关工组织班子结构更加优化。全县各级关工委班子不断加强,随着党政人事调整,不断得到充实加强,乡镇关工委已形成党委书记任名誉主任,人大主席或党委副书记任主任,老同志任常务副主任,村基本形成村书记任关工协会会长,县直单位由主要领导任名誉主任,分管领导任主任,或由曾担任过单位主要领导的老同志任主任的格局,这对加强领导、协调推动关工工作常态化有着很重要作用。二是关工组织网络化。设有党委(党组)的机关单位建立了关工委,村(居)建立了关工协会,关工小组向系统下属部门、村民组、自然村庄不断拓展延伸。三是五老作用得到发挥。关工委立足实际,注重实效,积极动员和组织更多的“五老”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五老”队伍发展近万人,其中,从事关工工作的骨干3896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生动具体的工作内容,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优势和作用,不断扩大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覆盖面,影响力,彰显城乡各行各业“五老”的作为和无私奉献。

  县关工委始终围绕建设“学习型、调研型、服务型、创新型”关工委,坚持把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作为改进工作,提升水平的重要渠道。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培训、外出互学等形式,组织“五老”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职责,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部门之间配合,建立了成员单位会议联席制度,互通情况,加强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为关心下一代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先后建立健全了会议、学习、财务管理、公文处理等制度,做到了“有章理事”和“按章办事”,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太湖县关工委一班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扶上马,送一程”的指示精神,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关工助力”的有效衔接,致力将这种大义善举转化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五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