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庆市委老干部局 发布时间:2021-03-25 阅读次数:15833次
徐继达,男,中共党员,1931年出生,1949年参加工作,当过村、乡财粮干事,县、地区共青团干部,曾任宿松、潜山县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县委副书记等职,退休前任潜山县政协主席。
在潜山、安庆甚至安徽,很多人都知道徐继达是一位“情系山水间”的老人。山,即天柱山;“水”,即张恨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徐继达发扬“拓荒牛”精神,筚路蓝缕,首倡并身体力行天柱山保护开发和张恨水研究工作,退休后发扬“老黄牛”精神,继续为天柱山旅游和张恨水研究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在潜阳大地上写下了宏阔瑰丽的山“水”文章。一山一“水”总关情,是徐继达的人生写照。
唤醒天柱山:咬定青山不放松
1979年,大地春回,年届知天命之年的徐继达认识到要抓紧时间做点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事。面对潜山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基本县情,经过详细的实地考察和深入的思考,他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切入点——开发天柱山,发展旅游经济。
1979年4月30日—5月7日,徐继达带队披荆斩棘首次考察天柱山,形成《天柱山考察报告》上报潜山县委与安庆地委,呼吁加强对天柱山瑰丽秀美风光的宣传,让世人了解天柱山;加强保护,尽早做出开发规划与计划;加大投入,逐步建设,把天柱山建成国家级旅游区。从此,徐继达大会讲、小会说,借助组织力量解决入山交通和山上住宿问题;对外广泛接触媒体,亲自陪同《人民画报》《旅游天地》的记者夜宿山洞。为上马全县第一座旅游宾馆——舒州饭店,他千方百计熬过“银根紧缩”的难关,为贫困县的这一项目跑省跑部,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书记”。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2年11月8日,国务院批转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审定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的通知,天柱山在四十四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中排名17位。潜山人奔走相告——“天柱山受皇封了!”
在刚刚改革开放的日子里,徐继达默默承受了很多误解和委屈。说得好听一点是“旅游书记”,更有赤裸裸的,干脆就说他是抓“吃吃喝喝”,他的一些亲朋好友,也不断地怪罪他:“抓了山头,丢了人头!”但他咬定青山不放松。那些日子,他天天泡在天柱山上,山上游客爆满,没有旅社,他就在山上陪着客人点篝火、搞联欢;天柱山基础设施落后,他就像“武训办学”一样天南海北地跑资金,跑项目,以致最后累得吐血住进了医院……1987年,徐继达卸任天柱山管理处党委书记时,将在天柱山八年的开发工作,整理成20多万字的《天柱山工作日志》,按照他的话叫“交班篇”。有人从《天柱山工作日志》里统计出了一组数字:一九八四年他上山一百一十七天,一九八八年他上山一百七十八天,一九八六年他上山九十七天……数字是枯燥的,在天柱山刚刚开发的日日夜夜,他爬过多少次天柱山,其实无法统计,可以肯定的是,他都不是以游客身份前去观光,而是上山解决问题的。
如今,天柱山正以它的雄奇灵秀,招徕天下游客,在国家四A、五A旅游标准考核、国家森林公园、世界地质公园等考核验收中,都不负天柱山人的厚望,获得桂冠。天柱山旅游成为了潜山经济发展的支柱,2018年,潜山县因为旅游特色而被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今天,人们还是亲切地称呼徐继达为“旅游书记”,不过已经没有了当年揶揄的意味,而是满满的尊重和敬仰。但是,当人们谈到他当年的艰辛和委屈,称赞他的高瞻远瞩和劳苦功高时,他总是说:“国风蔚起,山运复苏。”
激活了张恨水:“宁愿累着死,不愿玩着生”
在开发天柱山的艰辛日子里,在与许多文化人打交道时一个念头在徐继达心里越来越清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要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提高天柱山的文化品位,特别是要借名人宣传天柱山,使名山名人相得益彰。
1985年11月,在桐城派学术研讨会上,徐继达首次发出开展张恨水研究的呼吁,他顶住“潜山是贫困县,吃饭要紧,要为活人忙,哪有工夫为死人忙?”等种种非议,在开明领导和有识之士的支持下,勇往直前地展开了一系列的筹划、宣传发动、组织联络、成立机构和学术研讨工作。他以火一般的热情、铁一般的意志,攻难克艰,使得张恨水研究活动持续不断地向前推进。
1993年,徐继达从县政协主席任上退下来后,仍一心扑在事业上,他同身边的同志谈心说:“人活着是为了做事。我这个人就是宁愿累着死,不愿玩着生。”这是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张恨水研究会成立后,他任副会长兼秘书长,面对秘书处人少事多,专家学者区域跨度大,联络难,资料难收集,经费无固定来源等重重困难,他总是抱定一个信念:“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解决办法概括就是“四勤”——脑勤、口勤、手勤、腿勤。脑勤,是他一大特长。他肯动脑子,又善于用脑子。口勤,他为消除别人的误解,为争取方方面面支持研究活动,为筹措活动经费,不知磨破过多少次唇舌。手勤,许多事情,他都自己动手,写日记、撰稿,夜战是常事。腿勤,难度大、任务紧的事情他都不顾年迈亲自出马,多次赴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地,走南闯北,四处奔波。勤,就是操劳。徐继达患有前列腺增生病,几次出差,因为劳累,在大街上找不到洗手间,曾多次尿湿下衣。1994年筹备全国性研讨会前夕,他夜以继日,劳累过度,前列腺病突然发作,尿路堵塞,他躺在病床上,忍着高烧剧痛,看大会材料,听工作人员汇报,指导会务人员安排会议,与县领导商量有关重大事宜……开会前两天,病情稍缓,他插着尿管、挂着尿袋,参加会议。
徐继达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病的人,也是一个不怕受冷遇,不怕碰壁的人。有一次,研究会争取到一笔经费,但到了那里,一位办事员却劈头盖脸地以从没有给过“研究会”经费为由,不予理睬。后来勉强同意,但却迟迟不给下拨。他出差时就顺便去打听,找到那办事员,那人连头也不抬说:“催什么催?我看你们路费跑得比要的钱多!”他哪里知道,徐继达搭的是顺便车,住的是二十元一晚的招待所,甚至连饭、烟,都是在他那在省城工作的两个孩子那里“蹭”来的……有一段时间,由于张恨水陈列馆的建设上马,天寒地冻,他要跑;炎炎烈日,他也要跑,总是小包一拎,挤上公共汽车……曾几何时,建筑是被公认为有油水可捞的,但他不仅自己,也没有让他手下的职工占半点便宜。他总是说:“这钱是药水煮的,乱花不得……”
如今,张恨水研究会已成功地在省内外召开了十多次学术研讨会,出版了大量的张恨水以及研究著作,拍摄了张恨水的专题文艺片,兴建了“张恨水纪念馆”和堪称国内惟一的“张恨水资料研究中心”,在推动天柱山旅游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人们称赞说“没有你徐继达,张恨水研究会就没有这活跃的局面”时,他急忙辩释说:“主要是各级党政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离开了他们我徐继达一件事也办不成。”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徐继达曾在一篇文章里说:“我是一个喜欢做梦的人。”他的梦总是与一方山水文化的振兴、一方经济发展和百姓福祉紧紧连在一起,是仁者的梦;他的梦总能以睿智的思想敏锐的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甚至因为超前而显得不合时宜,是智者的梦。
徐继达是一个寄情在“山水”的人。只是,他寄情的这山这水,既没有陶渊明“见南山”的悠然,也没有苏东坡“大江东去”的豪放。做做梦似乎是轻松的,但让梦想照进现实则需要付出百折不回的努力,因为坚持不够,许多人梦想的潮汐都搁浅在了现实的沙滩。然而,徐继达在追逐梦想的孤独之旅中,始终怀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事业宗教般的虔诚,初心不忘,执着追梦,将一个个山“水”之梦化成了山水文章。
徐继达总是说:“做‘官’必须时时刻刻想着做人;做人,必须实实在在做事;做事,必须有始有终、鞠躬尽瘁。”“我的眼里为什么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徐继达一直饱含深情凝视着脚下的土地,他追梦的原动力就来自于对土地的爱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