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安庆迎江:以“法”之名 护“未”成长

中共安庆市委老干部局 发布时间:2023-09-25 阅读次数:4918次

  “八五”普法以来,安庆市迎江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紧抓青少年这一“未来多数”,以宪法教育为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充实法治宣传内容,丰富活动载体形式,努力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形式新、效果实。

  2022年12月4日,迎江区滨江实验小学举行“同升国旗,童诵宪法”主题活动。

  强化资源整合,凝聚法治护“未”推动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印发“八五”普法规划,区委依法治区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区法宣办每年召开工作会议,制发普法工作要点和责任清单,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纳入重点进行重点部署安排、提出具体要求。二是配强法治副校长。迎江区13所中小学共配备法治副校长57人,均为公安、检察院、法院干警。在实现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各校法治副校长配备数量,为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供有力的队伍支撑。法治副校长实行“一岗双职”,定期、适时组织普法教育活动,参与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为在校师生创造校内校外的良好法治环境。2022年,区检察院检察官马雪征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称号。

  三是提供全链条法治服务。将法律援助等法治服务寓于青少年法治教育全过程。在开展普法活动时,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服务,提升青少年在法治教育活动中的获得感和安全感。2021年以来,开展“法援惠民生 关爱未成年人”进校园活动30余场,为42名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切实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聚焦热点重点,把握法治课堂主渠道

  一是上好开学第一课。利用开学“第一课”,开展形式丰富的法治教育课,提高学生们对法治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养成良好的学法习惯。每年开学季,全区中小学与辖区政法委单位、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等单位主动对接、相互联系,广泛开展开学第一课法治宣传活动20余场次,让开学第一课成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必学第一课。

  二是上好道德法治基础课。有效建立党建引领下“区教体局党委统筹指导、党办和教研室全面部署、学校创新实施和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的联动机制,全区13所中小学挂牌成立思政工作室,校长成为迎江区学校的首席思政教师。以道德和法治为主流,在设计整体架构、师资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多元化因素,不断丰富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是上好法治宣传专题课。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强单位与学校间的联系,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在国家安全日、安全生产月、“六一”儿童节、国防教育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专家教授、法律工作者、业务骨干等走进校园,为青少年学生上“法治课”,学习重点法律知识,加强法律基础知识储备。

  突出实践参与,增强法治活动体验感

  一是参与法治宣传活动。积极探索青少年学生“被普法”向“普法”转变,培育青少年学生普法队伍,提高青少年参与法治宣传教育的“主人翁”意识,从普法对象变成普法主体,以点带面,实现青少年群体法治素养整体提升。迎江区检察院聘任辖区5所小学的10名小学生为“迎春花”未检团队普法宣传员,授权开展公益性宣传。二是参演法治文化作品。2021年以来,迎江区法院、检察院等机关单位,积极邀请在校学生参与拍摄法治教育短片、普法宣传片等,通过较强的角色代入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升起对法律的敬畏。法治教育短片《繁星》《聆听》、《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短片等法治文化作品,给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参演学生,带去了全新的法治体验。

  三是参加法治竞赛活动。迎江区每校每学期积极组织开展法律知识演讲、竞赛活动平均5次以上,切实发挥以赛促学的作用。2021年以来,迎江区先后举办“宪法演讲”竞赛、普法“小卫士”评选、禁毒知识竞赛、国家安全专项法律知识竞赛等法治竞赛活动,发动青少年学生广泛参与,极大提高了青少年学生法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在赛中学、在学中赛,增长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

  坚持品牌引领,扩大法治教育辐射面

  一是打造品牌工作室。2022年4月,迎江区成立安庆市首家“迎春花”家庭教育工作室,集家庭教育指导、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回访帮扶、法治宣传等功能为一体,为未成年人及家长提供全方位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检察院、关工委、妇联、教体局共同签署工作室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积极发挥各自所长,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触角延伸至家庭,切实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二是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品牌基地。区检察院倾力打造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获评市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基地占地280平方米,充分融入地方特色,引用经典案例及有关未成年人的热点问题,通过以案说法、互动教学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青少年普法宣传。基地分为展厅和功能厅两部分,展厅又分为序厅、三个篇章和留言区,运用数字多媒体互动学习模式,图文并茂地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每年基地开展参观学习、法律宣讲、法治教育视频展播、青少年法治宣誓等活动30余场,让青少年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法律。

  三是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文化精品。着眼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和青少年群体的法治需求,充分利用部门的法治资源,积极创作法治文化作品,用法治教育文化精品引导青少年学生知悉法律知识、增强法治素养。2021年以来,迎江区共创作法治文化作品7件,其中,青少年法治教育主题微视频《聆听》在省检察院和“安徽政法”微信公众号首发,受到众多网友的肯定和点赞;未成年普法宣传片《繁星》获评平安安庆“三微”比赛一等奖,被最高检微信转载,并被评为当月全国检察新媒体优秀作品,有力扩大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